马克斯·普朗克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莅临我校讲座

发布时间:2024-11-28浏览次数:12

1121日下午,应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刘仁山教授邀请,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拉尔夫·米夏埃尔 (Prof. Ralf Michaels )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去法律人格化?——人工智能与国际私法”的前沿专题讲座。讲座由刘仁山教授致欢迎辞,我校6165金沙官方入口国际法向在胜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黄志慧教授、钟丽副教授、丁汉韬老师、樊婧老师向伦老师等参与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国际法研究所6165金沙官方入口共同主办6165金沙官方入口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参加讲座及讨论

讲座伊始,由刘仁山教授致欢迎辞。他首先对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国际法学科的历史积淀。刘仁山教授还回忆了他在马克斯·普朗克比较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的访学时光,并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与国际私法问题的看法。



在讲座中,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主要从国际私法视角讨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问题。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首先简要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工智能的影响。他以合同和侵权为例分析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国际私法问题。他指出,人工智能带来了诸多法律层面的新问题,就国际私法而言,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国际私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际私法亦对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对此,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指出,传统国际私法是基于属地和属人方法进行法律选择。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上述方法论。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简要阐释了互联网给国际私法带来的“去属地化”(Deterritorialization)影响过程。以此为范例,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给国际私法带来的“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影响。最后,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去人格化带来的影响究竟将是超人格化的法律、亦或是去人格化的法律,这可能带来国际私法研究范式的转变。随后,现场同学们就讲座内容进行了踊跃提问。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予以详细解答。




拉尔夫·米夏埃尔教授的讲座主题前沿,内容翔实,观点深刻,逻辑缜密,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国际私法在人工智能时代扮演的角色,是一场宝贵的学术盛宴



审核人:黄志慧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65金沙官方入口

XML 地图